歡迎訪問鹽城市飛龍油脂有限公司官方網站!主要生產銷售的產品包括:聚合甘油、動植物油酸、脫模油、合脂油等。
堿催化制備中等聚合度聚合甘油工藝研究
聚甘油在工業生產中是重要化工原料及中間體,是一種很好的表面活性劑、食品添加劑、乳化劑、消泡劑等,中碳鏈脂肪酸聚甘油酯是其中一種重要的衍生物,由于其良好的乳化性質廣泛應用于食品等行業。中碳鏈脂肪酸聚甘油酯的乳化性質主要取決于聚甘油的聚合度,聚合度高的聚甘油羥基數目多,親水性效果好,所合成的聚甘油酯的乳化效果好,但流動性差,產品色澤深等缺點;低聚合度聚甘油流動性好但乳化效果不理想。綜合因素考慮,選擇中等聚合度4~6的聚甘油合成中碳鏈脂肪酸聚甘油酯************,本論文主要對堿催化制備中等聚合度聚甘油的工藝進行了研究,主要實驗研究如下:
本文對現有檢測聚甘油聚合度的四種方法:國標法、乙酸酐法、折光率法和出水量推算法對同一組樣品檢測進行了比較,實驗發現:乙酸酐法相比于國標法得出的數據趨勢相同且相差很小,但乙酸酐法操作步驟更簡單且過程誤差更小,所需的時間更短并且藥品更廉價。而折光率法和出水量法得出的聚合度數據相比于國標法誤差很大。在科研和工業生產中,聚甘油聚合度的檢測可以選擇乙酸酐法。
堿金屬氫氧化物(NaOH,KOH)和堿金屬碳酸鹽(Na2CO3,K2CO3)在相同的條件下對甘油聚合反應的催化效果,以聚合度為評價指標對比發現:堿金屬氫氧化物(NaOH, KOH)催化甘油的效果優于堿金屬碳酸鹽(Na2CO3,K2CO3),這是因為催化劑堿性越強對合成聚甘油越有利。NaOH作為催化劑合成的聚甘油比KOH合成的顏色更淺,氣味更淡,通過質譜檢測其產品中直鏈聚甘油的相對含量更多,故選擇NaOH作催化劑來合成聚甘油。同時,采用單因素試驗法研究催化劑濃度、反應時間和反應溫度對合成聚甘油的影響,并以聚合度為評價指標結果表明:催化劑濃度越高和反應時間越長,得到的聚甘油聚合度越高,但對聚甘油的種類影響不大,低聚高聚產物都存在。溫度對反應的影響******,低溫主要合成低聚甘油,溫度升高,聚甘油種類和聚合度都明顯增加,同時溫度越高合成的聚甘油色澤越差氣味更濃,且高溫更容易發生副反應。通過正交試驗法確定的******實驗條件是:催化劑濃度3%,溫度為260℃,反應時間4小時,在******試驗條件下反應得到的聚甘油聚合度為8.92。
采用浸漬法分別制備不同催化活性組分、不同載體和不同負載量的固體堿催化劑并用以合成聚甘油,以聚甘油的聚合度為評價指標,用Hammett指示劑法、CO2-TPD對催化劑進行表征,結果表明:采用NaOH作為催化活性組分制備固體堿合成聚甘油的效果優于Na2CO3;比表面積更小的γ-Al2O3作為載體催化效果更好。不同負載量的NaOH負載于γ-Al2O3上制備固體堿催化劑,40%負載量的催化************。催化活性組分相同條件下固體堿與液體堿合成聚甘油比較發現,固體堿催化效果要低于液體堿,但聚合度能達到6以上,中碳鏈脂肪酸聚甘油酯中聚甘油需要的聚合度在4~6之間,固體堿合成的聚甘油聚合度符合要求,可以讓固體堿代替液體堿合成聚甘油。